課程及評估
- 加強價值觀教育(涵蓋國民教育 [ 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國家安全教育 ] 及生命教育)
- 善用學時
- 創造空間,促進身心均衡發展
- 豐富全方位學習經歷,促進全人發展
- 加強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強化STEAM 教育、培養學生媒體和資訊素養
- 加強跨課程學習和閱讀,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
- 提升評估素養,促進學與教效能
校本資優教育整體發展:
學校有規畫地發展整體的資優教育課程,先發展第一層全班式的資優課堂教學,從而統整第二層的抽離式小組教學,繼而推薦更多學生參加第三層的校外支援計畫。
校本資優教育的發展方向及成果:
學校致力推動及發展資優教育課程,透過參與資優網絡計畫,與網絡學校的聯校交流及共同備課、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坊、聯校觀課及議課活動等,積累經驗,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擴闊教學的視野,更促進學與教的效能。
學校老師很榮幸常常獲邀到教育局資優教育組與其他學校分享本校的教學成果,除促進專業交流外,更是對本校發展校本資優教育計畫的肯定。
未來,本校將持續深化及更全面地發展本校的資優教育課程,繼續參與各項資優發展計畫及活動,持續發展第一層資優情意教學、第二層的小組課程,推動第三層資優課程,進一步發揮學生的潛能。
| 課程重點 | 目標 | 簡介 |
1. | 學習領域的知識及語文能力
| 讓學生具備連貫八個學習領域的知識基礎和視野,為個人成長和發展作好準備。 |
|
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以兩文三語與人溝通。
|
| ||
全面發展學生共通能力和探究思維,讓學生能獨立和主動學習。 |
| ||
善用學時,為學生創造空間,促進全人發展。
|
| ||
2. | 加強價值觀教育(涵蓋國民教育 [ 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國家安 全教育 ] 及生命教育)
| 透過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讓學生認識國家和中華文化,培養國家觀念和國民身份認同。
|
|
教導學生分辨是非,能適切地履行自己在家庭、社會和國家所擔當的責任,展現堅 毅、尊重他人、誠信和仁愛等正確價值觀和態度,並作出合情合理的判斷和行為。 |
| ||
3. | STEAM 教育、媒體和資訊素養 | 培養學生學習科學與科技的興趣和能力,啓發創意潛能,裝備學生迎接未來的創科發展。 |
|
以理性和負責任的態度運用資訊及資訊 科技 |
| ||
4. | 豐富全方位學習
| 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在真切情境和實際環境中學習,以親身體驗,鞏固學習。 |
|
5. | 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照顧學生個人特質、學習動機、興趣、學習風格和能力等需要。 |
☆ 全班式校本課程︰於一至六年級常識科運用高階思維13式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學習動機及推動自主學習。於一至六年級中文科滲入情意教學課程,照顧資優生的情意特質及需要。 ☆ 抽離式校本訓練︰設多項抽離式專科的拓展拔尖課程,包括: 「資優領袖課程」、「學生領袖發展計劃」、「中文精英培訓班」、「英語大使」、「數學精英班」、「小記者培訓班」等,為資優及多元智能學生提供適切的培訓。 ☆ 校外支援︰ 積極參與教育局的校外支援計劃,與友校進行專業的資優教育交流。此外,本校積極推薦具特殊才能和智能優異學生參加校外資優培訓課程及比賽。
☆ 第一層:本校經小一及早識別計畫,及早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提供支援。此外,透過優化課堂教學,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及適應需要,包括有輕微或短暫學習或適應困難的學生。 ☆ 第二層:為持續學習或適應困難的學生,提供額外支援,例如小組學習、課後輔導和抽離式輔導等。 ☆ 第三層:透過個別學習計劃,為持續及嚴重學習或適適應困難的學生提供個別化的加強支援。 |
6. | 跨課程學習和閱讀
| 培養廣泛閱讀的興趣和主動閱讀的習慣 |
|
緒言:本校的家課政策乃遵照教育局在二零二四年制定的《小教育課程指引》第六章「有效益的課業」指引訂定。指引明確指出學校課業生活化、趣味化及多元化的設計,能鼓勵閱讀和思維,也可以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本校採納該「指引」為本校課業政策的部份。
(一)課業作用:
- 學生-
鞏固所學,加深對課題的理解,並為學習新課題作準備;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及難點,啟發思考,培養他們的好奇心,以及積極、主動探索日常生活問題的態度,應用所學,延展學習,同時可讓學生學習承擔責任,建立自信及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 教師-
評估學生在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各方面的表現,了解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和可改善之處,提供適時回饋,並有效回饋課程的規劃與實施。
- 家長-
讓家長了解學校課程的要求、子女的學習進度和特質,從而作配合。
(二)原則:本校的家課政策乃本著以下原則而擬訂:
- 全面而均衡的學習-
- 教師緊扣學習目標和其他學習活動,以學生整體學習時間(「學時」)的概念布置課堂內外的課業,讓課業達至促進學生學習的果效。
- 本校配合課程重點,布置適當的家課,讓學生在學習上有質與量的全面而均衡的發展。
- 因材施教-
- 教師採取因材施教的方法編配家課,按學生的能力調節家課的份量及要求,並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制訂的家課政策,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
- 練習與評估-
- 布置家課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練習,鞏固所學;為教師提供評估教學效果及學生的學習概況的資料。
本校課業設計原則:
1. 目標明確 | 6. 重思維、協作 |
2. 多樣化 | 7. 生活化及「從做中學」 |
3. 具彈性 | 8. 合適的課業情境 |
4. 富趣味和具挑戰性 | 9. 運用合適的學與教資源 |
5. 加強閱讀 | 10. 調節學習進度 |
- 平衡身心發展-
- 學校以學生有足夠的空餘時間去享受其家庭生活及進行其群性,德性和美育等的身心發展為前提,安排適當的家課份量。
(三)措施:為執行本校的家課政策,本校實施下列各項措施:
- 教師會以專業判斷,安排適量和形式多樣化的家課,以配合學生學習重點及本校各科的課程規劃及科本要求。
- 教師安排家課時,會向學生清楚說明家課的重點及要求、建議完成家課所需的時間及方法。
- 學校善用導修時段向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在家課上所遇到的困難。
- 任教同一班的教師會互相協調,平衡學生每天的家課份量。
- 教師適時跟進學生完成家課的情況,按需要與班主任/訓導或輔導主任及家長商議對策。
- 學校定期檢討各科的家課內容、份量及時間分配是否得宜,刪除過時或未能配合學生學習重點的內容。
- 學校定期透過不同渠道搜集家長對本校家課的意見,適時檢討及改進家課安排。
- 學校會定期檢視家課政策,以配合學生及課程發展的需要。
(四) 每天完成主要科目家課建議時間分配:
每天完成主要科目家課建議時間分配表
J.1
J.2
J.3
J.4
J.5
J.6
中 文
30
30
35
35
35
35
英 文
30
30
30
45
45
45
數 學
15
20
25
35
40
45
常 識
10
10
10
10
10
10
總計(分鐘)
85
90
100
125
130
135
不同類型的課業例子
- 課外閱讀
教師因應教學的內容,指導學生如何選取適當讀物。學生完成閱讀後,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書本的內容,或就書本內容與課堂教學的目的或日常生活經歷發表他們的意見。這些學習活動可以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增強他們用口語表達的信心和能力,並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
- 蒐集資料
教師因應教學的內容,請學生蒐集有關的圖片、資料或模型。此類活動除可提升學生蒐集有用資料的能力外,亦能增加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 專題研習
教師因應教學的內容,讓學生以分組進行專題研習,以鞏固和深化學生的學習。透過專題研習,學生不但學會如何與人合作及體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更能培養他們的自發性、解難能力和創意。
- 聆聽錄音、收看教育性質的影片及電視節目
教師讓學生聆聽不同課題的錄音,如故事、音樂及語音等,或介紹學生收看一些教育性質的影片及電視節目,以擴闊學生在不同領域的知識。
- 活動花絮
學校為學生舉辦戶外活動或安排參觀時,指導學生記錄活動的花絮,或參觀時的所見所聞,互相交流匯報,以提高學生觀察及表達能力。
- 專題演講、角色扮演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社會時事或課外讀物訂定主題,讓學生蒐集有關資料,進行專題演講或角色扮演。
- 網上平台分享
教師安排學生於網上平台分享蒐集或研習資料、錄製短片分享所學,進行交流或互評,加強生生及師生互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一)評估目的
學生方面:
- 展現學習成果,了解個人不同方面的學習表現。
- 參與多元評估活動,掌握評估技巧,進行自我評估和同儕互評。
- 善用教師和家長的回饋,進行反思,持續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
- 了解、反思並監察學習進度,學懂運用反思及回饋,修訂及調整學習目標和策略,以改善學習,培養正面積極的學習態度,以追求卓越為學習目標。
教師及學校方面:
- 檢視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輔助他們改善學習。
- 透過優質和正面的回饋,讓學生掌握答題/學習表現的強弱處,引導學生深化或改善學習。
- 分析評估數據,辨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難點作適切跟進。
- 善用評估資料,掌握改進的方向和策略,協助學生進行有效率、有意義的學習。
- 調整學與教策略、制定相應的支援措施、優化校本課程及建議規劃學校未來的發展方向。
家長方面:
- 了解子女的學習進度,學習進度、強弱項等,從而作出適切的配合。
- 善用教師的回饋給予子女支持和鼓勵。
- 協助子女訂立學習目標,培養正面積極的學習態度。
(二)評估方針
- 評估配合教育局課程指引及校本整體課程的發展,根據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應有的學習表現,設計適切的評估方式及內容。
- 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設計適切的評估活動評定學生不同能力的強弱,以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調整學與教的策略,跟進及支援不同能力學生,例如為學習能力稍遜的學生,提供適切的輔導;為能力較高學生安排增益學習活動等。
- 透過評估調適,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得到適切的評估,因應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的需要安排個別輔助、加時、讀卷等評估調適。
- 教師透過評估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外,同樣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
- 評估學生在不同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綜合學生的整體學習成效,給予全面評價及回饋。
- 建立多方參與的模式來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有學生自評和感想、同學互評,家長評估及教師評估。透過自評培養學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安排學生互評以營造互勵互勉的學習氣氛;以家長評估促進親子學習,令家長更了解子女在校內的學習;教師評估給予學生適時適切的指導和鼓勵,促進學生的學習。
(三)評估模式
為了加強促進學習的評估,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更有效診斷學生的學習困難,進而提供有效之回饋,本校之評估分為「進展性評估」、「中期評估」和「總結性評估」三個類別,詳情臚列如下︰
1. 進展性評估
- 目的是更適時了解學生學習的強弱項,以改善學生學習表現,務求以評估促進學習。
- 進展性評估在日常教學中進行,著重學生學習過程及進展。
- 進展性評估次數以級別為本,各科按教學內容、進度及學生的學習表現,自行擬訂進展性評估形式、內容及次數。
- 評估形式多元化,包括︰評估課業、默寫評估、口頭匯報、實作評量、專題研習、小測、專題研習等。
2. 中期評估 (一至五年級適用) *一年級上學期不設中期評估
- 目的是量度學生成績,了解學生學習的強弱項,檢視學習結果。
- 中文、英文、數學、常識各科每學期舉行一次。
3. 總結性評估/呈分試/畢業試 *一年級上學期不設總結性評估
- 目的是量度學生成績,了解學生學習的強弱項,檢視學習結果。
- 中文、英文、數學、常識、普通話及聖經每學期舉行一次,音樂會及視覺藝術科設呈分試。
4. 學校每年更新《家長手冊》,家長可在網頁上瀏覽資訊。
*一年級上學期只設進展性評估
目的:
- 讓小一學生有更足夠時間適應小學學習模式;
- 減少家長及學生對面對評估的憂慮及壓力;
- 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小學評估模式,增強學習信心;
- 促進家長參與學生學習歷程,讓家長能透過學校評估回饋,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
- 促進多元評估,達致評估求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