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及評估
1. 優化三層資優教育課程架構
2. 跨校協作,提升全班資優課程發展
3. 參加教育局「資優教育教師網絡(情意教育)」及「資優教育教師網絡(英文科)」
校本資優教育整體發展—方向與策略
校本資優教育整體發展:
學校有規畫地發展整體的資優教育課程,先發展第一層全班式的資優課堂教學,從而統整第二層的抽離式小組教學,繼而推薦更多學生參加第三層的校外支援計畫。
校本資優教育的發展方向及成果:
學校致力推動及發展資優教育課程,透過參與資優網絡計畫,與網絡學校的聯校共同備課、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坊、聯校觀課及議課活動等,積累經驗,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擴闊教學的視野,更促進學與教的效能。
學校老師很榮幸常常獲邀到教育局資優教育組與其他學校分享本校的教學成果,除促進專業交流外,更是對本校發展校本資優教育計畫的肯定。
未來,本校將持續深化及更全面地發展本校的資優教育課程,繼續參與各項資優發展計畫及活動,持續發展第一層資優情意教學、第二層的小組課程,推動第三層資優課程,進一步發揮學生的潛能。
知識:
1.培育學生豐盛的生命
2.培育學生愛人、愛神、愛國
3.培育學生成為良好公民
4.明白自己在家庭、社會和國家所擔當的角色和應履行的責任,並關注本身的福祉
5.認識自己的國民身份,致力貢獻國家和社會
態度:
1.培育學生積極進取的態度
2.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
技能:
1.積極主動及有信心地以中英兩種語文(包括普通話)與人溝通和討論
2.啟發學生潛能,發展創意思維及掌握獨立學習的能力(例如批判性思考、資訊科技和自我管理)
3.全面掌握九個學習領域(中文、英文、數學、科學、科技、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藝術教育、體育)的基礎知識
4.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並培養對體藝活動的興趣和鑑賞能力
| 學習內容/策略 | 推行年級 | 簡介 | 學習模式 | 情境 |
1. | 核心課程 | 一至六年級 | 中文、英文、數學、常識、視藝、音樂、體育、普通話、聖經、創新科技科、圖書科均以教育局頒布的課程綱要為縱軸設計校本課程,編制教學單元,剪裁課程,使課程配合教學目標。各科設計具特色及有趣的學習活動。 | 課堂學習 小組討論 閱讀資料 搜尋 | 課堂內及課堂外的全方位學習 |
2. | 拓展課程 | 一至六年級 | 於星期五的下午時段舉行,活動包括學術性的(拔尖保底)、體能活動、校隊訓練、多元智能循環課等。 | 課堂學習 科學實驗 閱讀 體能活動 | 課堂內及課堂外的全方位學習 |
3. | 探究課程 | 一至六年級 | a. 普及課程:各級在常識科課堂上進行「科學探究進課堂」活動,在教學中加入科學實驗元素,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b. 拔尖課程:「科學探究大使」、「小小機械工程師」、「數學小先鋒」培訓課程。 | 課堂學習 小組討論 資料閱讀 科學實驗 | 課堂內及課堂外的全方位學習 |
4. | 專題研習 | 一至六年級 | 專題研習配合不同年級的研習能力架構,以加強縱向發展,鼓勵學生從多方面探索及學習,教師帶領學生到社區參觀及進行研習,舉行全方位學習週,就學生有興趣的課題進行專題研究,設計問卷來為專題搜集一手資料。
中華文化跨學科專題研習 各級以中華文化為研習主線,配合不同的重點價值觀,以跨科形式進行研習,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及擴闊學生的視野。 | 課堂學習 小組討論 閱讀
資料搜尋 服務學習 | 課堂內及課堂外的全方位學習 |
5. | 合作學習策略 | 一至六年級 | 四人小組進行互動學習的教學策略,教師按學生學習需要,設計各類分組活動,使學生有更多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機會,以增進學習效能,同時亦有效地照顧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 | 課堂學習 小組討論 閱讀 資料搜尋 | 課堂內學習 |
6. | 元認知思維策略 | 一至六年級 | 校本課程中、英、數、常科的單元設計滲入了元認知教學策略及思維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及高階思維能力。 | 預習 課堂學習 小組討論 閱讀 資料搜尋 | 課堂內學習 延伸課業 |
7. | SCAMPER | 六年級 | 六年級常識科於科技的發展,運用SCAMPER 發揮學生的創意,借「代合調改用消排」七方面去思考,以發明新的產品。 | 課堂學習 小組討論 閱讀 資料搜尋 | 課堂內學習 創意設計 |
兩文三語 | |||||
8. | a. 每周設「英語」及「普通話日」 | 一至六年級 | 該兩天的早禱以英語及普通話進行,小息為學生安排英語或普通話活動。 |
| 早會時段 |
| b. 外籍英語教師計劃 | 一至六年級 | 參加由教育局設立的外籍英語教師計劃,校方亦自資增聘多一位外籍英語老師,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聆聽能力、說話能力及學習興趣。
一至三年級發展「English Reading Workshop」課程,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透過閱讀學習寫作; 四至六年級發展「Step-up Programme」課程,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意。 | 課堂學習 小組討論 閱讀 資料搜尋 | 課堂內學習 |
| c. 普教中計劃 | 二至六年級 | 為提高學生的中文水平,本校二至六年級全部班級均進行「普教中」計劃。
本校透過之前參與「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累積的經驗,以持續提升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及「以普教中」的能力,並加強老師經驗交流和分享文化。 | 課堂學習 小組討論 閱讀 資料搜尋 | 課堂內學習 |
| d. 境外學習交流 | 三至六年級 | 1. 提升學生學習普通話的語文能力 增加學生對祖國文化和歷史的認識,普通話的語言學習,進一步拓寬學生視野。 學校多次舉辦「赤子心繫中國情」學習之旅,藉着實地學習活動加強學生對祖國的認識及歸屬感。包括舉辦學習之旅研習班、展覽及分享會、學生完成專題報告、製作畫冊。
2. 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語文能力 隔年舉辦英語學習之旅,藉着實地學習活動加強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拓寬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包括舉辦學習之旅研習班、展覽及分享會、學生完成專題報告、製作畫冊。 | 閱讀 資料搜尋 實地學習 | 境外學習 |
9. | 資優教育 | 一至六年級 | 全班式校本課程︰ 一至六年級常識科運用高階思維13招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學習動機及推動自主學習。 情意教學 一至六年級中文科滲入情意教學課程,照顧資優生共通的情意特質及需要。 抽離式校本訓練︰ 本校設多項抽離式專科的拓展拔尖課程,包括: 「資優領袖課程」、「才俊飛昇計劃」、「學生領袖發展計劃」、「中文精英培訓班」、「英語大使」、「數學精英班」、「小記者培訓班」、「校園電視台培訓班」等,為資優及多元智能學生提供適切的培訓。 校外支援︰ 本校又推薦具特殊才能和智能優異學生參加校外資優培訓課程及比賽。 | 課堂學習 | 課堂內及課堂外的全方位學習 |
10. | 推動閱讀 | 一至六年級 | 鼓勵學生閱讀,提高語文能力及閱讀興趣,培養自學精神。為了增強校園閱讀氣氛,營造閱讀環境,全學年舉辦多項閱讀活動,如「親子閱讀樂無窮」計劃、「班級讀書會」、課前「讀書樂園」、早會老師閱讀分享、學生閱讀分享等,並於圖書課內教授閱讀策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擴闊學生的知識和視野。 | 課堂學習 小組討論 閱讀 資料搜尋 | 課堂內及課堂外的全方位學習 |
11. | 國民教育 | 一至六年級 | 國民教育方面,與常識科、訓輔及學生支援組合作,「升旗禮」、「國旗下講話」,主題內容是環繞關愛文化、國家文化歷史或最新的發展,以提升學生國民身份的認同。
每年舉辦文化日,讓學生透過不同的體驗認識、欣賞及傳承中國文化。
跨學科閱讀專題研習以中華文化為主線,讓學生在研習的過程中更深入認識中國的傳統文化及最新發展。
學校又舉辦「班會選舉」,成立「學生議會」,讓學生發展所長,分別主持:生日之星、帶領謝師宴活動、擔任司儀等的活動。 | 課堂學習 小組討論 閱讀 專題研習 跨學科專題研習 | 早會分享 「升旗禮」 「國旗下講話」 |
12. | 運用資訊科技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 一至六年級 | 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任加強運用多元化資訊科技資源及網上學習平台,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自學能力,並能更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點。 | 課堂學習 小組討論 閱讀 資料搜尋 | 課堂內及課堂外的全方位學習 |
13. | STEAM課程 | 一至六年級 | 創新科技科科發展編程課程。 數學科推行「Gigo」課程。 數學科、創新科技科舉辦STEAM活動日。 常識科發展科探專題研習、科技日活動。 | 課堂學習 小組討論 閱讀 專題研習 | 課堂內學習 |
14. | 價值觀教育 | 一至六年級 | 本校透過各種活動,如講座、工作坊、攤位遊戲、話劇欣賞等,滲入各種價值觀教育。
本校每年訂定重點培育價值觀,各科組以活動及課程配合該年重點價值觀,以全方位的形式,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 | 講座、作坊、攤位遊戲、話劇欣賞 課堂學習 獎勵計畫 | 課堂內及課堂外的全方位學習 |
本校的家課政策乃遵照教育局在二零二二年制定的《小教育課程指引》(試行版)第六章「有效益的課業 」中,已明確指出學校課業生活化、趣味化及多元化的設計,能鼓勵閱讀和思維,也可以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本校採納該「指引」為本校課業政策的部份。
課業作用:
- 學生-
鞏固所學,加深對課題的理解,並為學習新課題作準備;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及難點,啟發思考,培養他們的好奇心,以及積極、主動探索日常生活問題的態度,應用所學,延展學習,同時可讓學生學習承擔責任,建立自信及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 教師-
評估學生在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各方面的表現,找出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和可改善之處,提供適時回饋,並有效回饋課程的規劃與實施。
- 家長-
讓家長了解學校課程的要求、子女的學習進度和特質,從而作配合。
原則:本校的課業政策乃本著以下原則而擬訂:
- 全面而均衡的學習-
配合課程,緊扣學習目標和其他學習活動,以學生整體學習時間(「學時」)的概念布置課堂內外的課業,讓課業達至促進學生學習的果效,為學生提供在學習上,質與量全面而均衡的發展。
- 因材施教-
採取因材施教的方法編配課業, 按學生能力安排適設的課業,並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制訂校內評估及家課政策的一般原則與策略。
- 練習與評估-
為學生提供練習,鞏固所學;為教師提 供評估教學效果及學生的學習概況的資料。
課業設計原則:
1. 目標明確 | 5. 加強閱讀 | 9. 運用合適的學與教資源 |
2. 多樣化 | 6. 重思維、協作 | 10. 調節學習進度 |
3. 具彈性 | 7. 生活化及「從做中學」 |
|
4. 富趣味和具挑戰性 | 8. 合適的課業情境 |
|
- 平衡身心發展-
教師給予學生家課時,考慮學生有足夠的空餘時間享受其家庭生活及進行 群性,德性和美育等身心發展。
措施:
- 中、英、數三科每天給予學生適量的課業;常識科最少每周布置一次課業。
- 教師適時按實際需要調節學生必須完成的課業。
- 安排多元化課業,以發展學生不同的能力。
- 透過各種渠道搜集家長對本校課業的意見,適時檢討及改進。
多元課業舉隅
1.課外閱讀
因應教學的內容,指導學生選取適當讀物,讓學生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書本的內容,或就書本內容與課堂教學的目的或日常生活經歷發表他們的意見,以增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及信心,同時提高閱讀興趣。
2.蒐集資料
因應教學的內容,請學生蒐集有關的圖片、資料或模型,提升學生蒐集及篩選資料的能力外,亦能增加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3.專題研習
因應教學的內容,讓學生進行個人或小組專題研習,以鞏固和深化學習。透過專題研習,學生學會與人合作及體驗分工的重要性,同時培養自發性、解難能力和創意。
4.聆聽錄音、觀課教育性質的影片及電視節目
讓學生聆聽不同課題的錄音,如故事、音樂及語音等,或介紹學生收看一些教育性質的影片及電視節目,以擴闊學生在不同領域的知識。
5.活動花絮
學校為學生舉辦戶外活動或安排參觀時,請學生記錄活動的花絮,或參觀時的所見所聞,互相交流匯報,提高學生觀察及表達能力。
6.專題演講、角色扮演
教學內容、社會時事或課外讀物訂定主題,讓學生蒐集資料,進行專題演講、角色扮演等,或安排高年級學生就有關專題進行辯論。透過這些活動加強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7.網上平台分享
安排學生於網上平台分享蒐集或研習資料、錄製短片分享所學,進行交流或互評,加強生生及師生互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一)評估目的
學生方面:
- 展現學習成果,了解個人不同方面的學習表現。
- 參與多元評估活動,掌握評估技巧,進行自我評估和同儕互評。
- 善用教師和家長的回饋,進行反思,持續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
- 了解、反思並監察學習進度,學懂運用反思及回饋,修訂及調整學習目標和策略,以改善學習,培養正面積極的學習態度,以追求卓越為學習目標。
教師及學校方面:
- 檢視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輔助他們改善學習。
- 透過優質和正面的回饋,讓學生掌握答題/學習表現的強弱處,引導學生深化或改善學習。
- 分析評估數據,辨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難點作適切跟進。
- 善用評估資料,掌握改進的方向和策略,協助學生進行有效率、有意義的學習。
- 調整學與教策略、制定相應的支援措施、優化校本課程及建議規劃學校未來的發展方向。
家長方面:
- 了解子女的學習進度,學習進度、強弱項等,從而作出適切的配合。
- 善用教師的回饋給予子女支持和鼓勵。
- 協助子女訂立學習目標,培養正面積極的學習態度。
(二)評估模式
為了加強促進學習的評估,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更有效診斷學生的學習困難,進而提供有效之回饋,本校之評估分為「進展性評估」、「中期評估」和「總結性評估」三個類別,詳情臚列如下︰
1. 進展性評估
- 目的是更適時了解學生學習的強弱項,以改善學生學習表現,務求以評估促進學習。
- 進展性評估在日常教學中進行,著重學生學習過程及進展。
- 進展性評估次數以級別為本,各科按教學內容、進度及學生的學習表現,自行擬訂進展性評估形式、內容及次數。
- 評估形式多元化,包括︰評估課業、默寫評估、口頭匯報、實作評量、專題研習、小測、專題研習等。
2. 中期評估 (一至五年級適用)
- 目的是量度學生成績,了解學生學習的強弱項,檢視學習結果。
- 中文、英文、數學、常識各科每學期舉行一次。
3. 總結性評估/呈分試/畢業試
- 目的是量度學生成績,了解學生學習的強弱項,檢視學習結果。
- 中文、英文、數學、常識、普通話及聖經每學期舉行一次,音樂會及視覺藝術科設呈分試。